一群人里蚊子只咬你?和血型无关,真正原因有5个
特别一提:饮酒后的人更容易被蚊子叮咬,这并非迷信。
酒精会扩张血管,加快血液循环,提高皮肤温度,同时呼气中带有酒精代谢产物,也会吸引蚊子。
信息来源:法国国家医学研究院(INSERM)发布的《AlcoholandMosquitoes》实验报告
穿衣风格,成了“靶向提示牌”
你可能没想过,衣服的颜色也决定了你是不是蚊子的“首选菜单”。
蚊子喜欢深色,特别是黑色、藏青色、深红色等,因为这些颜色吸热强,容易形成温差,视觉上对蚊子更“显眼”。
有人可能要问:“蚊子不是靠嗅觉吗?它们还分得清颜色?”答案是:是的,蚊子有复眼,可以感知色差与亮度变化。
相对不受欢迎的颜色:
· 白色
· 浅灰色
· 淡蓝色
所以夏天穿浅色衣服,既凉快,也更不容易引起蚊子注意,这不是穿搭建议,而是“防蚊战略”。
基因密码,躲不开的“蚊缘”
这点听起来有点玄乎,但确实有科学依据。
研究发现,人体释放的化学信号部分由基因决定,某些基因突变会让人分泌出对蚊子更有吸引力的物质,哪怕你不出汗、不饮酒、不穿深色衣服,蚊子也能“独宠你一人”。
一个人是否容易被叮咬,有约85%的因素来自遗传。
比如:人体皮肤上释放的“皮脂酸”含量不同,会直接影响蚊子的“兴趣值”。
有些人天生皮脂酸含量高,更容易成为蚊子的“常客”。
信息来源: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的《Nature》期刊研究成果,2022年
“被叮”不是小事,警惕“蚊子病”来袭
很多人觉得被蚊子咬只是小事,涂点清凉油就好了。
但作为医生,我必须提醒一句:蚊子是“带病针头”,咬一口可能埋下祸根。
蚊子传播的常见疾病包括:
· 登革热:高热、出血、休克,不容小觑
· 疟疾:虽然中国已宣布根除,但在东南亚等地仍有风险
· 流行性乙型脑炎:严重者可引发神经系统后遗症
· 基孔肯雅热:关节剧痛甚至长期残疾
这些疾病大多通过雌性蚊子叮咬传播,尤其在南方湿热地区、雨季、野外活动时暴露风险更高。
医生的“防蚊锦囊”:不靠血型靠方法
既然知道了蚊子“选人”的真正原因,我们也能对症下药,给自己“断蚊缘”。
1.管住气味源
· 勤洗澡,特别是运动后、脚部要重点清洁
· 使用味道清淡的沐浴乳,避免香味过浓
· 不要在户外饮酒后逗留太久
2.调整穿衣策略
· 尽量选择浅色、宽松、长袖衣物
· 外出时喷洒含避蚊胺或派卡瑞丁的驱蚊液
原创文章,作者:娱乐圈那些事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uanyeer.com/essay_read/38988
写评论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