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夫曼和梅姨的演技巅峰,在这场离婚的夺子博弈

发布:2019-04-19 10:58 · 娱乐圈那些事儿

说起《克莱默夫妇》的成功之处,就不得不说到这部电影的问世时间 ―― 1979年。那是美国的多事之秋。时值美国内忧外患兼具,越战战后伤痛未平又添苏联军备竞溃,整个社会人心浮动、社会问题频发。在此大背景之下焉有和美家庭。影片便是在这种时代契机之下,直击当时的美国居高不下的离婚率,以及引发离婚或者是离婚所引发的一系列客观现实矛盾。

1979年,多事之秋

1979年美国社会女权运动的硝烟还没有消散,妇女解放问题仍然属于一个敏感话题。影片以全新的视角针砭男女两性关系时弊,深入探讨妇女应如何捍卫自己的独立个性和追求生活意义,使得这部电影对当时人意义深远。

影片由达斯汀・霍夫曼,梅丽尔・斯特里普和贾斯汀・亨利等主演,讲述了一位家庭主妇无法忍受丈夫忙于工作忽略家庭愤而出走后的故事。

霍夫曼和梅姨的演技巅峰,在这场离婚的夺子博弈

影片于1979年12月17日在北美上映,翌年获得第5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等多项大奖。

电影《克莱默夫妇》的题材和主题深刻地触及了社会现实,从而酵发出另人深思的艺术效果,进而与当时社会尖锐话题相匹敌,不失时机地契合着社会风潮。

上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只可用跌宕起伏来形容,国家经济危机首当其冲重创的就是千千万万个美国家庭。

70、80年代的美国离婚率不断攀升,在如此社会背景下《克莱默夫妇》横空出世,发出人们对社会变革、消弭道德纷争,重拾家庭信心的呼声,唯积弊顿革或许才能让许许多多破碎家庭得以重新组合。

电影《克莱默夫妇》成了那个时代的年代印记。

霍夫曼和梅姨的演技巅峰,在这场离婚的夺子博弈

由影片我们得出:不论中西方文化有多么不同,也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发展,女性在家庭与个人价值两者之间的矛盾足以贯穿中外古今,取舍一直是女性苦恼的选题,如何抉择都代表着伤筋动骨。基于此,我们没有理由去谴责为了追寻自我而撇家舍子的女主乔安娜。

并且,这部影片将美国人对未来前景的美好意愿贯彻全剧始终。母亲离开为更好的回归、父子间朝夕相伴得以让感情升温、夫妻虽难破镜重圆但却能互相尊重和宽容……

《克莱默夫妇》片中一切皆代表着美国大众对风雨过后会见彩虹的美好向往。

霍夫曼与梅姨

男女主角都在片中奉献了极佳的演技。

影片中克莱默先生泰迪的困顿恰巧是演员达斯汀・霍夫曼在当时现实中的困扰。霍夫曼在现实中也恰逢离婚风波,婚变的针相计较、其结果的伤筋动骨,让霍夫曼将切肤感受几近本色地糅合到泰迪这个角色中。这才让我们看到一个得意时精拔不羁,困顿时跌宕不群的克莱默先生。

霍夫曼和梅姨的演技巅峰,在这场离婚的夺子博弈

霍夫曼给予泰迪这个角色那种血肉生鲜和饱满,若非亲身经历不会有如此精进,已尽分不出戏里戏外。

影片中克莱默太太(乔安娜)在法庭上那段自白尤会让人印象深刻,事实上那场戏是年轻的梅丽尔对剧中原有台词有不同见解,遂与导演几番商榷后,根据自己对乔安娜这一角色的喜爱理解,贯彻故事情节、忠于自己的感受、秉承深情实意的即兴表演。

所有一切均造就了这部影片真实动人的艺术效果,终问鼎好莱坞的最高荣誉。

全民关注的时代问题

《克莱默夫妇》这部影片的选材没有什么独到之处,不过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一对庸常夫妇离异后因爱子抚养权争夺战引发的孰是孰非的故事。

(0)
写评论
相关阅读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邮箱:yuanyeer@hotmail.com

Copyright(C)2017-2025天使文档 ALLRights Reserved 天使文档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