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贝父子》无论从形式方面还是从内容方面而论,都在狄更斯的作品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它突破了早期作品中流浪汉体的影响,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人物、一个主导观念来展开故事,在狄更斯的小说中是第一部结构严谨的代表作。作者在序言、书信中多次提到,在写《董贝父子》时,他时刻注意“扣紧该书的一般目的与设计,并以此严格束缚自己”。《董贝父子》形式上的新特点是跟内容方面的发展相联系的。在这以前,狄更斯在小说中曾抨击了负债人监狱、新的济贫法、地方上的所谓慈善事业以及大城市底层的罪恶与黑暗,多多少少把它们当作孤立的现象。《董贝父子》却试图在更严谨的形式中以现代城市为背景,通过一个资产者的典型形象表达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体观,而不复在个别社会弊病上做文章。当然,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作者的小说艺术向着更高级阶段发展——结构的严谨在美学上不一定比流浪汉体小说的松散更优越,它们可以各有各自的美,但无论如何,《董贝父子》代表了作者思想的深化,表现了他对社会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美丽的姑娘莎伦与英俊的小伙桑,青梅竹马,走过悠怅的、坎坷泥泞的相思路,终于走进了爱的乐园,享受着柔情与甜美。任性放荡的凯丽独钟情姐姐莎伦的情人桑。为了爱,埋下了嫉妒的种子,没有道德与良心,忘记了骨肉之情。几多痛苦,几度挣扎,终于用她火热的激情和令人
小说的故事是以欧叶妮~格朗台的生日集会开始的,巴尔扎克这时让小说中的人物一一登场。于是夫妻关系、父女关系、母女关系、主仆关系以及围绕着百万富翁独生女儿的婚姻问题而在克吕旭家族和格拉珊家庭之间展开的微妙而尖锐的勾心斗角,全都在格朗台公馆的客厅里逐一铺示,直到不速之客格朗台家的侄少爷敲响门环,就像一块石头忽然掉进水潭,顿时激起新的波澜,于是小说像多幕剧一般从第一幕转入以下几幕,人物的言行、思想感情随着剧情的演进而发展,逐渐推向高潮,继而又走向结尾。然而纵有千变万化,人们始终活动于索缪回声清脆的狭巷和幽暗寒伧的格朗台公馆。环境和人,物质与精神在这里是同一事物的两面,相互制约,彼此衬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