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令

玫瑰令

是谁如此涂炭生灵又掀起武林风波。如此手毒心狠而且每每杀人后都留下“玫瑰花”标致。江湖越传越远,越传越神了。这是一个谜……

女王城

女王城

“女王城”,相传为战国春申君相楚时建造,在今湖北省黄冈县东十里,又名“永安城”。据江湖传说,女王城内住着一批武功奇高的神秘女人。究竟是真?是假?没有一个人知道,江湖上只是这么传说着。

丧魂鼓

丧魂鼓

咚咚……的鼓声,可怕、低沉,凄厉震人摄魂!这是武林煞星,“丧魂鼓”!为报杀父、满门抄斩之仇,郭元生苦练神功,又得三美女相助,终练成一身盖世神功,天下无敌,武林中无人能比。身背一面“丧魂鼓”杀遍武林,一片刀光剑影,江湖人士闻风丧胆。

杀星小子

杀星小子

尹育纯为独霸武林,竟丧心病狂地将自己的师父——德高望重的武林绝顶高手“武林五先生”的武功废弃,丢于荒山野岭,使其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不及弱冠之年的麦亮宇,自幼跟随母亲四处漂泊,饱受世人欺侮。在一次武林的劫争中,麦亮宇的母亲被“白骨谷”弟子杀害

双龙记

双龙记

黑道魔头危害武林,宇内双奇掌震魔头,并相约十五年后天都峰决斗。这场约斗危及少林,丐帮,牵动武林七派、双堡,二教,一谷、一宫……白衣书生侯天翔尊师命入江湖,遭到步步追杀、处处遇难,他震退“秦氏三雄”,力斗“黑衣三老”,怒击“鬼手无常”,入“万乘门”,踏“不醉谷”,生死一瞬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

东汉张仲景著述的《金匮要略》是古代汉族医学经典著作之一,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中医专著。撰于3世纪初。作者原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中的杂病部分。经晋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共3卷上卷为辨伤寒,中卷则论杂病,下卷记在药方。后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仍厘订为3卷,改名《金匮要略方论》全书共25篇,方剂262首,列举病症六十余种。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部分外科妇产科等病证。 《金匮要略》是中医经典古籍之一,东汉张仲景撰于3世纪初,属原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中的杂病部分。 《伤寒杂病论》历经传抄失真失散,伤寒部分经晋太医令王叔和收集、整理、编次,形成《伤寒论》一书,当时杂病部分失传。 《伤寒杂病论》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被北宋翰林学士王洙发现于翰林院书库,书简共3卷,上卷为辨伤寒,中卷则论杂病,下卷记载药方。后北宋校正医书局林艺等人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仍厘订为3卷,改名《金匮要略方论》。全书共25篇,方剂262首,列举病症六十余种。 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部分外科妇产科等病证。《金匮要略》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是仲景创造辨证理论的代表作。古今医家对此书推崇备至,称之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书名金匮,言其重要和珍贵之意,要略,言其简明扼要之意,表明本书内容精要,价值珍贵,应当慎重保藏和应用。 《金匮要略》被古今医家赞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该书已经由学苑出版社编辑出版并发行。

血剑屠龙

血剑屠龙

血旗!血帖!!血轿!!!一顶血轿纵横天下,风声鹤唳,武林不安,朝野惊恐……阴阳两界,敢于在杀人之前,先示“血旗”“血帖”,警告对方:血轿一到,人头落地,从未失手,古往今来,纯属少见……

血魔刃

血魔刃

江苏镇江,与六朝故都金陵,成犄角之势,又在长江之侧,长江江水,奔泻万里,未到镇江,已将要出海,水势本就不同,再加上金山、焦山,兀立江中,激起层层浪花,益发就显得雄壮无比,江岸酒家林立,一面喝酒谈心,一面观看江水,实令人心旷神怡,豪志骤生,胸襟大开。这一日,正是中秋时分,秋高气爽,艳阳高挂,秋风吹了上来,又令人微有凉意,在江岸众多酒楼中,规模最大,一向是豪客聚汇之地的“醉月楼”上,有两个衣着并不十分华丽,但是却意态飞逸,不同凡响的年轻人,正占着一副临江的座头,在浅斟低酌……

一刀斩

一刀斩

最近几年来不知怎的,江湖上突然显得出奇的平静;纷争打杀的事儿虽然仍旧不断的时有发生,但很少听说有什么大的屠杀血腥案件。于是,一些老一辈的武林奇人,侠义高手,都纷纷归隐了……

宋史

宋史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腾龙谷

腾龙谷

“大魔教”教主万励雄,为武圣的大弟子,由于生性邪恶,又重涎于师弟妹的美色,被逐出门墙。万励雄不但不思悔改,反与海外邪派剑仙勾结,组成大魔教,侵入武圣宫所在地腾龙谷,捣毁腾龙谷,掳走师弟妹武圣之孙姚武凯流落江湖

袁氏世范

袁氏世范

《袁氏世范》写于南宋淳熙五年,即公元78年,作者袁采。此人秉性刚正,为官廉明,颇有政绩。 《袁氏世范》一书是写给“田野村夫、幽闺妇女、后生青年”等平民百姓的一本书。它一反前人,立意“训俗”,从老百姓点滴的生活实际出发,教导人们如何做个好人。明确表达了该书“厚人伦而美习俗”的宗旨。后来,袁采请他的同窗好友、权通判隆兴军府事刘镇为自己的家训作序,刘镇在序中谈到袁采的这部书,“其言精确而详尽,其意则敦厚而委屈,习而行之,诚可以为孝悌,为忠恕,为善良而有士君子之行矣”(刘镇《袁氏世范序》,《丛书集成初编》第974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页。下引《袁氏世范》,只注篇名)。他认为这部家训不仅可以施之于袁采当时任职的乐清一县,而且可以“远诸四海”;不仅可以行之一时,而且可以“垂诸后世”、“兼善天下”,成为“世之范模”,因而更名为《袁氏世范》。 《袁氏世范》共三卷,分《睦亲》、《处己》、《治家》三篇,内容非常详尽。《睦亲》凡60则,论及父子、兄弟、夫妇、妯娌、子侄等各种家庭成员关系的处理,具体分析了家人不和的原因、弊害,阐明了家人族属如何和睦相处的各种准则,涵盖了家庭关系的各个方面。《处己》计则,纵论立身、处世、言行、交游之道。《治家》共72则,基本上是持家兴业的经验之谈。 袁氏世范:袁采,衢州人,隆兴元年(63年)进士,后官至监登闻鼓院,掌管军民上书鸣冤等事宜,即负责受理民间人士的上诉、举告、请愿、自荐、议论军国大事等方面给朝廷的进状。袁采自小受儒家之道影响,为人才德并佳,时人赞称德足而行成,学博而文富。步入仕途以后,袁采以儒家之道理政,以廉明刚直著称于世,而且很重视教化一方。在任温州乐清县县令时,他感慨当年子思在百姓中宣传中庸之道的做法,于是撰写《袁氏世范》一书用来践行伦理教育,美化风俗习惯

联系我们
  • 意见邮箱:yuanyeer@hotmail.com
网站地图 粤ICP备15010458号

Copyright(C)2025 ALLRights Reserved 圆叶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