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托马斯·黑格用详尽殷实的史料,细腻幽默的笔触,情景交融、栩栩如生地向读者展映了鲍林波澜壮阔的一生。作者在用浓墨重彩描绘主人公在家庭、教育、爱情、事业上的趣闻轶事的同时,真实记述了他探索真理、追求卓越的科学经历,深刻揭示了他不畏权贵、爱憎分明的倔强性格,热情诓歌了他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高度颂扬了他为了和平游说奔走的正义行动。这是一部记录这位巨人成就和命运的传记,也是一部展示主人公心灵活动和情感世界的人生教科书。 本书从多个侧面,反映了鲍林的成长道路、治学经验、学术成就,从中可以窥见20世纪社会、教育、科研的发展状况,回顾两次世界大战给国际关系留下的阴影,促使我们对未来社会进行深入的思考。在这一意义上,这本传记是行将逝去的20世纪的一面镜子,它折射了本世纪的社会变迁。人类进步和高科技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以及科学家的杰出贡献和崇高责任。鲍林的人格力量将给我们以无限的启迪。 20世纪的科学怪杰鲍林:
此书是苏联著名军事将领、苏联英雄、苏联元帅巴格拉米扬(1897—1982)根据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联卫国战争初期的亲身经历写的一部战争回忆录。 作者在战争爆发前经朱可夫推荐到基辅特别军区(战争爆发后改为西南方面军)任集团军作战处长,并很快升任军区副参谋长兼作战部长。战争爆发后历任方面军参谋长、司令员。战后历任国防部副部长、总参军事学院院长、总后勤部长等职。 苏联卫国战争初期,巴格拉米扬所在的西南方面军在德军突然袭击下损失惨重,特别是基辅一役,该方面军四个集团军被合围,仅小股兵力突围成功,方面军司令员、军事委员会委员、参谋长等均战死,巴格拉米扬是突出重围的少数几个负责人之一。他在回忆录中以见证人的身份,并引用了大量文件、记录、来往函电等档案材料,详细介绍了基辅军区在战争前夕应付德军进攻的备战措施、西南方面军在战争头几个月中作战失利和重建后展开反攻的情况,记述了苏军高级指挥员,其中包括铁木辛哥、朱可夫等人的活动,肯定了斯大林在战争中的贡献,分析了战争时期苏军失利的原因,歌颂了苏联军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英雄业迹。这些资料,对军内外读者研究苏联卫国战争初期的历史教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另外,巴格拉米扬在本书中以很大篇幅介绍了战时苏军高级司令部的工作及各次战役的准备和组织过程,反映了苏军的许多观点,可供军队读者研究苏军战役法乃至战略指导思想参考。 巴格拉米扬元帅战争回忆录:伊万赫里斯托福罗维奇巴格拉米扬,出生于伊丽莎白波尔,今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基洛瓦巴德。曾任苏联军事统帅,苏联元帅。 出生于伊丽莎白波尔,今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基洛瓦巴德。苏联军事统帅,巴格拉米扬于1915年参加沙皇军队。1917年毕业于准尉学校。参加过建立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苏维埃政权的工作。1920年12月志愿参加苏军。 19231931年,巴格拉米扬任亚美尼亚步兵师所属骑兵团团长。19341936年任基辅军区骑兵师参谋长。期间毕业于骑兵指挥人员进修班(1925)、高级首长进修班(1931)、伏龙芝军事学院(1934)和总参军事学院(1938)。总参军事学院毕业后,留院担任高级兵团战术教研室主任教员。1940年被任命为集团军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后任基辅特别军区司令部作战部部长。 卫国战争初期,巴格拉米扬任西南方面军副参谋长兼作战部长。1941年先后参加了基辅防御的组织和基辅防御战役的实施、罗斯托夫反攻的计划和实施以及叶列茨进攻战役。1941年12月底任西南方面
《巴黎的盛宴》一书向读者描述了1900年至1930年间,来自世界各国的一大批艺术家在当时的世界艺术中心巴黎的艺术创作与生活。他们集中居住在位于塞纳河两岸、面面相对的两座山丘――蒙马特尔和蒙巴那斯,他们改变着自己的生活,重新创造着艺术和艺术语言。 作者以丰富多彩的历史资料和生动活泼的写作手法,将读者带回到过去的塞纳河两岸。他们推开“洗衣船”和”蜂箱屋”的绘画作坊,目睹了毕加索、阿波利奈尔、马蒂斯、苏万、莫迪利阿尼等艺术大师充满灵感的创作。正是因为他们的天才想像和创新,才使得印象派、野兽派、立体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等一个个艺术流派相继诞生,在艺术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巴黎的盛宴:达恩?弗兰克,法国小说家、电影和电视剧作家。1953年出生,巴黎索邦大学社会学毕业。从事文学创作二十多年,出版发行了《一位姑娘》、《离别》、《猫小姐》、《疯人墓地》.《分手》、《裸卧》.《夜行女》、《孩童》、《世纪之爱》等十多部作品。1980年;其作品《希腊的初一》荣获小说头等奖;1991年,《分手》又荣获勒诺多文学奖,该作品不仅被翻译成十七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发表,而且被拍摄成电影。 译者简介: 王娠华,1945年出生于山西省祁县。1969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语学院法语系,留该校任教至今。在三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除主要从事法语语言教学工作外,还擅长口、笔译工作。主要翻译作品有:荣获法国龚古尔文学奖的《大家族》、由法国外交部资助出版的19931994年版的《法国环境法典》、《外国环境法选编》中的《法国环境法》(1998年版)、北京奥组委赠送给国际奥委会成员的礼品《奥运汉语》、中法文化年项目《西洋美术大辞典》(部分)(2005年初出版)
《恋爱中的女人》,是D.劳伦斯最伟大、最有代表性、最脍炙人口的两部长篇小说之一(另一部是《虹》),他本人也认为它是他的“最佳作品”;它以英国小说中没有先例的热情与深度探索了有关恋爱的心理问题,代表了劳伦斯作品的最高成就,因此它同《虹》成为了的先驱。 《恋爱中的女人》代表了劳伦斯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它以非凡的热情与深度探索了有关恋爱的心理问题。 小说以两姐妹为主人公,描述了她们不同的情感经历和恋爱体会。姐姐欧秀拉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中学教师;妹妹古迪兰则是一个小有名气、恃才傲物的艺术家。古迪兰遇上了矿主的独生子杰拉德,原始的欲望点燃了爱的激情,然而在狂暴的激情过后,失望而痛苦的她与另一位艺术家又陷入了爱的狂欢。欧秀拉与本区督学伯基相爱了,她一心要让对方成为爱情的囚鸟,而对方却希望在灵与肉的交融中保持彼此心灵上的距离…… 劳伦斯毕生致力于男女性爱题材小说创作,他在揭示男女情爱的同时,将性爱描写上升到哲学和美学的高度,而那伴随着炽烈的性爱体验的,是对历史、政治、宗教、经济等社会问题的严肃思考。 恋爱中的女人:戴维赫伯特劳伦斯,20世纪英国作家,是20世纪英语文学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最具争议性的作家之一。主要成就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散文、游记和书信。劳伦斯的作品过多地描写了色情,受到过猛烈的抨击和批评。但他在作品中力求探索人的灵魂深处,并成功地运用了感人的艺术描写,因此,从他生前直到迄今为止,他的作品一直被世界文坛所重视。 在现世纪的小说家中,很少有象劳伦斯一样,受过世人这样残酷地辱骂的;而同时,在英国现代作家中,要找到一个象劳伦斯一样的,受着精英的青年知识阶级所极端崇拜的人,却是罕见的。劳伦斯的这本书,把虚伪的卫道者们弄癫了。他把腐败的近代文明的狰狞面孔,太不容情地暴露了。 他是二十世纪杰出的小说家,同时也是位出色的诗人。他的诗歌可大致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他的早期诗歌大多带有自传性质。而到了中期,劳伦斯的目光转向了自然界。他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对鸟兽花草的热爱。在劳伦斯的晚期诗歌中。他主要表达了对死亡和重生的看法。 劳伦斯出生于英
德国当代著名作家君特・格拉斯的长篇小说《狗年月》以其丰富的内涵,独特的表现形式,成为一部颇堪玩味、值得仔细阅读的书。 德国当代著名作家君特・格拉斯的长篇小说《狗年月》以其丰富的内涵,独特的表现形式,成为一部颇堪玩味、值得仔细阅读的书。这部发表于一九六三年的作品所描绘的维斯瓦河入海口是作者的诞生地但泽-朗富尔地区。但泽在二战前为东普鲁士的一部分,隶属德国。作者在故乡的文科中学接受教育。一九四四年到一九四五年,他曾任防空助手,以后当兵上了前线,一九四五年受伤,被俘后关进了战俘营。一九四六年五月获释后,格拉斯曾做过农业工,下过钾盐矿,当过爵士乐手,后来又在美术学院深造,研习雕刻艺术。这些经历为作者创作《狗年月》打下了坚实的生活基础。 本书是《但泽三部曲》的第三部,描写主人公从一个共产党员堕落为一个纳粹分子,后又竭力报复纳粹分子等一系列的故事,反映德国那段狗年月里人性被扭曲的一面。 磨坊主儿子马特恩和犹太混血儿阿姆泽尔从儿时起便是一对歃血为盟的好朋友,马特恩体魄强壮,为人仗义;阿姆泽尔聪明过人,有艺术天赋。两人形影不离,互相关照,令人羡慕。可希特勒上台后,马特恩摇身一变,投入了纳粹的怀抱,同阿姆泽尔之间的友谊自然也就不复存在。在法西斯最猖獗的时候,马特恩甚至还当上了冲锋队队长,在一次执行任务时居然对昔日的朋友下毒手。之后他因没能继续得到重用而离开了冲锋队,他反思自己的恶行,失望、懊悔和内疚折磨着他,泯灭的人性又开始复苏。他只好去当兵,可不久又当了英国人的俘虏。法西斯投降后,他从战俘营回到德国,开始到处寻找过去的仇人,对他们进行报复;他勾引他们的妻子、女儿,可最终却事与愿违,落得个人所不齿的下场。 小说围绕阿姆泽尔、图拉和燕妮三个男女主人公的故事,同样写得有声有色,栩栩如生。 狗年月:君特格拉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作家。著有长篇小说《铁皮鼓》、《猫与鼠》。格拉斯为当代联邦德国重要作家,因其语言新颖,想象丰富,手法独特使他在当代世界文学中占有一定地位,曾多次获奖,几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最终获得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他除了在文学界享有盛名,格拉斯还活跃在战后德国的政治舞台上。格拉斯是一个立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坚决反对北约在德国的土地上部署核武器。两德统一后,格拉斯更致力于反对逐渐滋生的仇外主义和新纳粹黑暗势力。 君特格拉斯1927年出生于但泽市。父亲是德国商人,母亲为波兰人。19年,尚未成年的格拉斯被征入伍。1945年负伤住院。战争结束时落入美军战俘营。战后曾从事过各种职业,先当农业工人,学习过石雕和造型艺术,后成为职业作家、雕刻家和版画家。他是四七社成员,政治上支持社会民主党,主张改良。在1970年社会民主党上台执政时,曾积极投入支持勃兰特竞选的活动。他的政治态度和作品中过多的色情内容曾在国内外引起过不少批评
如果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是病理心理学,马斯洛的心理学是健康人的心理学,那么奥修的心理学就是开悟心理学、佛境心理学。奥修不仅仅是开悟大师,他也是心理学大师。他一层一层地剥开我们的存在,展现我们隐藏的内心深处。他从肉体开始,一步一步地讲到超越。他从已知开始讲到不可知。他从我们站立的地方开始讲到我们可能达到的地方。在东方,他说:它不是一个心理学的问题.它是一个存在的问题。它不是一个精神健康的问题。相反,它是一个灵性成长的问题。问题不在于你做什么;问题在于你是什么。奥修不是一个哲学家。他的话不是为了用更多的知识来填塞我们的头脑。它们是为了推动我们直接体验那个超越语言的。它们是为了推动我们走向自己内在的演化.走向对我们的潜力、对种子的可能性的终极了悟。 奥秘心理学:奥修(193990),曾名为阿恰里亚拉杰尼希,1931年12月日生在印度中央邦古其瓦达地方的一个殷实人家其家庭有耆那教的背景。1985年曾经被美国基督教政府驱逐出境,并被美国少数官员以反诈骗法指控其企图谋杀、攻击、纵火、盗窃、窃听及鲁莽地危害安全等罪起诉,被法院勉强冠定为移民罪,曾遭到欧洲24个国家拒绝入境,1989年改名奥修。 在东方许多人对奥修的本来面目并不知情,他的一些弟子通过出版翻译他的大量讲道集(据说共有600多种)和开设各种静修中心使奥修教团在东方一些国家大有发展。就连我国一些大出版社对他的这些书出版了奥修智慧金言、印度哲人奥修如是说、奥修人生箴言三大系列丛书,共出了20种,都很畅销。在这些译著中都把奥修称作二十世纪稀有大师,当代世界最伟大的哲学大师之一和泰戈尔以后印度又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但也有很多批评的声音。1996年8月14日《中华读书报》记者赵武平先生发表了《包装出来的心理大师》一文。该文对奥修的出版过程和译作质量作了
《幸福还有多远》是石钟山“幸福三部曲”的第二部,《幸福像花儿一样》的姊妹篇。剧中,李萍先是嫁给了吴天亮(王志文饰),多年后,她发现自己爱上了丈夫的部下王小毛(佟大为饰),便毅然离婚追寻人生幸福,与王小毛上演了一场“姐弟恋”。 故事发生在1981年冬天,百合卷烟厂女工李萍因为太漂亮,招惹上了麻烦。全厂有很多的追求者,包括电工小杜与她的车间主任于大路,可李萍一个看不上,她喜欢波涛汹涌的大海,喜欢向海燕一样自由自在飞翔的生活,她的梦想就是要嫁给一个英俊的海军。有一天机会终于来了,卷烟厂要赶制一批慰问海军的香烟,她突发奇想写下了一张纸条,那张纸条上写着:当你抽到这盒烟,那就是我们缘分的开始。假如你是个军人,还没有结婚,我愿意嫁给你,愿意做你的妻子她把这张纸条塞到烟盒里,天天与她的好友靳英共同期盼着回音,这批慰问香烟被送到海军某部,战士王小毛拿到了这盒香烟,可当他发现首长吴天亮已经把香烟发完,自己却没有时,就把这盒香烟让给了首长吴天亮,吴天亮当众打开烟盒并发现了这张让人又惊又喜的字条…… 纸条促成她和军官吴天这的婚姻,但她婚后并不幸福。渐渐地,她和丈夫的部下王小毛成了知心朋友。不久吴天亮部队转业,组建了西南工程局,吴天亮继续参与铁路的修建的工作,而王小毛一心忙于工作,作萍的生活变得平淡乏味。在一次单独回家探亲的时候,李萍决定运河见见王小毛。二人相遇,遇舍难分,李萍向吴天亮提出离婚。不久,李萍和王小毛再婚,女儿出生,日子过得幸福和美。怎奈好景不长,在一次与歹徒搏半的时候,小毛牺牲了…… 一部励志文学军旅小说,暗合了青年人的成长历程:一对双胞胎兄弟,一出生便被分开,一个在农村土生土长,一个进入高级军官家庭;一个是在苦难生活中泡大的,一个生活在百般宠爱中;一个现实主义,一个浪漫主义
《额尔古纳河右岸》,由迟子建所著,是第一部描述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曾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小说语言精妙,以简约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小说以小见大,以一曲对弱小民族的挽歌,写出了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某种悲哀,其文学主题具有史诗品格与世界意义。 该部小说在《收获》杂志上登载以来,受到读者和评论家的热切关注,被媒体称为最值得期待的书之一,是我国第一部描述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女作家迟子建以一位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自述口吻,向我们讲述了这个弱小民族顽强的抗争和优美的爱情。小说语言精妙,以简约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小说以小见大,以一曲对弱小民族的挽歌,写出了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悲哀,其文学主题具有史诗品格与世界意义。 这是第一部描述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似一壁饱得天地之灵气,令人惊叹却难得其解的神奇岩画;又似一卷时而安恬、时而激越,向世人诉说人生挚爱与心灵悲苦的民族史诗。 著名女作家迟子建,以一位年届九旬,这一弱小民族最后一个酋长女人的自述,向我们娓娓道来——在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居住着一支数百年前自贝加尔湖畔迁徙而至,与驯鹿相依为命的鄂温克人。他们信奉萨满,逐驯鹿喜食物而搬迁、游猎,在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同时也艰辛备尝,人口式微。他们在严寒、猛兽、瘟疫……的侵害下求繁衍,在日寇的铁蹄、“文革”的阴云……乃至种种现代文明的挤压下求生存。他们有大爱,有大痛,有在命运面前的殊死抗争,也有眼睁睁看着整个民族日渐衰落的万般无奈。然而,一代又一代的爱恨情仇,一代又一代的独特民风,一代又一代的生死传奇,显示了弱小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及其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小说语言精妙,以简约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小说以小见大,以一曲对弱小民族的挽歌,写出了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某种悲哀,其文学主题具有史诗品格与世界意义 部落里最后一位酋长的女人,诉说感天感动地的民族故事,通灵萨满的旷世大爱,为疲惫的人们点燃归航的明灯。 迟子建怀着素有的真挚澄澈的心,进入鄂温克族人的生活世界,以温柔的抒情方式诗意地讲述了一个少数民族的顽强坚守和文化变迁。这部“家族式”的作品可以看作是作者与鄂温克族人的坦诚对话,在对话中她表达了对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等等被现代化社会所遮蔽的人类理想精神的彰扬。迟子建的文风沉静婉约,语言精妙。小说具有史诗般的品格和文化人类学的思想厚度,是一部风格鲜明、意境深远、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上乘之作。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额尔古纳河右岸》的题材与视角都比较独特,它关注的是一个很小的民族与群体,当然这一点并不能当作获奖的充分理由,除此之外,它最大的特点是反映了这个民族在现代化与城市化进程中,不断进行抗争和抵抗的现实。这与当今世界文学的主题也是非常吻合的。 额尔古纳河右岸:迟子建1964年出生,黑龙江人,是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雾月牛栏》、《白银那》、《光明在低头的一瞬》、《额尔古纳河右岸》等,曾荣获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茅盾文学奖等文学大奖。 迟子建1964年2月27日(阴历元宵节)出生于北极村,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香港大学驻校作家,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发表以小说为主的文学作品五百余万字,出版四十余部单行本。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伪满洲国》、《额尔古纳河右岸》,小说集《逝川》、《雾月牛栏》、《清水洗尘》、《白雪的墓园》,集《伤怀之美》、《我的世界下雪了》等。出版有《迟子建文集》四卷和三卷的《迟子建作品精华》。 所获荣誉:《雾月牛栏》曾获得第一届鲁迅文学奖、《清水洗尘》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20042006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额尔古纳河右岸》获第七
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在本书中,潘石屹并未以成功者自居,毫无说教之态。他从自己的现实经验说起,如何获得人际关系,如何保持工作激情,如何通过磋商达成合作,如何办好企业,处处充满真知灼见。在全部坦诚了自己的成功经验之后,潘石屹延续务实的理想主义者的思考逻辑,放眼未来,对渐呈趋势的未来新世界作出了不同凡响的描述。他也反思自己的成功以及成功之后的迷茫,寻找一条从物质到精神的解放之路。 这本书不仅仅为创业者提供了成功的方法,也为成功者走向觉悟,为实现了物质富裕之后更进一步完满的人生提供了宝贵的引导。 一个务实的理想主义者的思考逻辑,一部对现实生存极 具参考的当代论语。潘石屹袒诚相见,对他的成功经验娓娓道来:如何获得人际关系,如何保持工作激情,如何办好企业,如何将“磋商”进行到底……这本书不仅仅为创业者提供了成功的方法,也为成功者走向觉悟,为实现了物质富裕之后更进一步完满的人生提供了宝贵的引导。 一个东方觉悟者,一部当代“论语” 与中国改革开放一道成长、以500亿资产验证过的人生体验 马云、洪晃等各界名人联手推荐 新浪、百度大型网络门户强烈推广 一部十年内难以超越的励志书 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可以从中学到潘石屹的人际关系经验 为事业打拼的都市白领,可以研习潘石屹的工作理论、磋商学 小有成就的企业老板,更可以借鉴潘石屹最珍贵的企业经验…… 所以应邀给本书作序的马云才会说:“老潘的这本书写得很有意思,读它,就像在听他本人说话,每篇文章都是一个小故事。很荣幸我的处女序是写给他的。老潘做事好、会讲话,书也写得好,希望我的序不会把这么好的书写坏。”同时为本书提供含义深刻的推荐语:“本书基于物质提供了成功的方法,基于精神提供了开悟的途径。” 我用一生去寻找:潘石屹1963年10月,甘肃天水人,地产界大腕。是中国的董事长,掌管着公司在中国的商业地产领域的开发业务。 大学毕业后到国家石油部工作,1987年起开始在深圳和海南开创自己的房地产开发生涯。1992年,潘石屹与合作人共同创建了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开发房地产。1995年,潘石屹与妻子张欣共同创立了中国有限公司。 潘石屹这个人物在圈里圈外都红透了。他有一种魅力,无论是什么领域,只要他想去玩,仿佛都能成功,从的概念,到拍电影、出书,再到干脆正式进军电视主持圈,潘石屹是越玩越时尚,越活越潇洒。同时,他的主业也毫不含糊,系列楼盘一直是京城名盘,多年销售额也位于北京前列。《华夏经纬》 在中国房地产界,潘石屹无疑是个另类。他一次次处于是非的漩涡,一次次不按常理出牌,因此为世人瞩目。不破不立,潘石屹无疑也最具备创新能力,在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中,潘石屹的每一个建筑作品都以城市标志性符号引领这个城市的建筑潮流。基于其对商业独到理解,他不
本书又译为《眼之壁》。 《眼之壁》為松本清張社會派三部曲中第三部長篇推理鉅作! 故事從一家擁有五千名員工的昭和電器製作所,在發薪日前夕慘遭詐騙集團騙取一張支票開始。在會計課課長關野德一郎自殺之後,欲追查其真相的人也相繼慘遭殺害。 而關野的下屬荻崎追查後發現,在德一郎死因的背後,所有的事件皆受到某個地下組織操控。荻崎隻身對抗這個右翼組織,並實地走訪調查真相,奔走日本四處…… 這是一本透視金融犯罪、右翼暴力集團與政客之間勾結的社會寫實推理小說。 东京昭和电器制造公司三千万元的支票被骗,会计科长关德一郎自杀身亡。公司职员秋崎龙雄、法律顾问濑昭律师、记者田村,各从不同角度对此案进行调查。骗子是一个自称叫崛口的人。田村查出其后台是右翼势力的一个头子——舟坂英明。调查员田丸利市在跟踪红月亮酒吧的酒保山本时被枪杀。濑昭律师在参加田丸利市守灵后被绑架失踪……警方查出凶器是45口径美制手枪,从贩枪人口中知道持此枪者是他的同乡黑健吉,即红月亮酒吧的酒保山本。一场台风过后,日本中部阿尔卑斯山发现一具尸体,法医认为是饿死后从山上推下来的,家属确认死者是律师濑昭
零的焦点是日本杰出推理大师松本清张代表作。《零的焦点》与《点与线》、《砂器》同为世人熟知,被公认为“松本清张三大杰作”。作品沿袭一贯风格,将着眼点放在犯罪动机与社会现实上,将战后日本的社会百态通过一起罕见的案件透视得淋漓尽致而又无限悲凉。已故日本推理小说大师松本清张著名作品在其诞辰100周年被改编为电影推出,与其它侦探类截然不同的是,在故事中只有受害者与寻求真相的人。所有的故事都依靠人物之间的关系来推动情节的发展,然而真相的都带有一丝社会性的悲剧。这部作品也会遵寻着这个脉落,为观众展现出一幅人间百态图。 新婚不久,鹈原宪一便抛下年轻妻子祯子消失在严寒的北陆祯子踩着丈夫的足迹,却意外踏进了他心中的禁忌之地。然而随着祯子的深入,却带来了接二连三的死亡……丈夫究竟去了哪里?真凶又是何人?那隐藏在狂吹不止的暴风雪、狂暴翻腾的黑暗巨浪之下的悲哀真相到底是什麽? 上世纪中叶,松本清张于日本文坛开启了社会派推理小说之先河,掀起一股推理小说的热潮。他的作品特别重视对犯罪动醒机的阐释,反映出错综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问题,很受读者欢迎,至今仍然有着不曾褪色的光芒。松本清张的小说接踵被改编成电视剧,《黑色笔记本》、《波之塔》、《点与线》、《指》、《坏人们》、《夜光的阶梯》、《驿路》……几乎每年都有三五部“清张戏”问世。今年正值松本清张诞辰一百周年。他的代表作《零的焦点》乘势再度被搬上了银幕。《零的焦点》发表于1958年3月,连载当时引发了读者们的热烈讨论,犯人究竟是谁?其动机又是什么?许多人为故事的走向悬心不己。这部以日本战后剧变为时代背景的作品堪称社会派推理的不朽杰作。新婚丈夫突然失踪、离奇的杀人案连续发生,寻夫的女主人公引出了重重内幕,比起这些跌宕起伏的情节,更为打动人心的则是时代的不公和与时代抗争把握自己命运的主人公们,它具有深厚的社会性内涵,因此与一般的侦探小说很不一样,与其说它是推理剧,不如说它是人性剧更为贴切。
砂器,日本著名推理小说家松本清张所著的同名小说最为知名,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从东京蒲田调车场发生的杀人事件开始,作者笔下所描写的和贺英良既不是江洋大盗,也不是市井流氓,而是音乐界名扬一时的红人;他唯恐暴露自己卑贱的身世,失去如花似锦的“玫瑰色人生”,竟对他的恩人下了毒手 松本清张代表作。作者把艺术家的才华和罪犯的凶狠统一在主人公身上,深刻地揭露了现实社会的丑恶和弊病;小说艺术构思独到,情节错综曲折。 凌晨四点八分,京滨—东北线首班电车即将由蒲田站发车,在发车前最后检查时,却在第七节车厢轮下发现了一具老人的尸体。警方解剖认定,死者在三四个小时前,先喝了混有催眠剂的酒,而后被人扼杀,继而被钝器击打面部,容貌尽毁……老人是谁?他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凶手是什么人? 在负责此案的今西警官追查真凶的过程中,一个个重要相关人却接二连三地自然死亡。是巧合,还是神秘的杀人手法?曲折离奇的情节,在谜底揭开的时刻,却忽然显得沉重起来…… 被誉为百年经典,书中人物之多,涉及的地理范围之广,叙述方式之绵密,办案细节之缜密,小说中警方为了调查线索,几乎跑遍了办个半州岛,一开始是东北的秋田地区,接着又向西去了出云,之後又到伊势、石川、大阪,几乎绕了半个本州岛。松本清张藉着对於各地风俗民情的描写,几乎作了趟本州日本旅游一样。 砂之器:松本清张(1909~1992)日本推理小说作家。代表作有《点与线》、《隔墙有眼》、《零的焦点》、《日本的黑雾》、《女人的代价》、《恶棍》、《砂器》、《谋杀情人的画家》。多次获各种文艺奖,是大器晚成的作家典型。于1992年8月因肝癌逝世,享年82岁。 其作品的特点是用推理的方法,探索追究犯罪的社会根源,揭露社会的矛盾和恶习,反映人们潜在矛盾和苦恼。他的创作打破了早年日本侦探小说界本格派和变格派的固定模式,开创了社会派推理小说领域。 与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并称世界推理小说三巨匠。与江户川乱步、横沟正史并为日本推理文坛三大高峰。其间孕育出的优秀作家和作品不胜枚举,其影响力也一直持续至今。森村诚一、夏树静子、东野圭吾、宫部美雪等等,无一不是师承松本清张,宫部美雪甚至自称为松本清张的女儿。 出生于北九州小仓市的一个商贩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幼而失学,从13岁起被迫辍学谋生,当过街头小贩、学徒,也做过朝日新闻社驻小仓的西部本社广告制图工。1943年应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