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子里的秘密》中进入信息时代后,故事不仅没有萎缩,反而更加显示出勃勃生机。现在,几乎各省的电视台都开辟了讲故事的栏目。就连比较枯燥的法制类新闻,也采取了讲故事的形式。去年的全国第二届道德模范人物宣讲活动,也是采用了讲故事的形式,受到从上到下的普遍欢迎。我们听故事、看故事,不仅放松了身心,获得了精神享受,而且提高了写作水平,学到了知识、常识,从中真是获益匪浅。《袖子里的秘密》就是这样一本故事书。《袖子里的秘密》从全国的精品故事中筛选出来,可以说是篇篇珠玉,风采各异,美不胜收。 《袖子里的秘密》故事基本上是“口头文学”。一篇故事产生后,就迅速在社会上传诵。故事给人们艺术的享受,教人们如何欣赏真、善、美,如何辨别假、恶、丑。《袖子里的秘密》是从全国的精品故事中筛选出来的,可以说是篇篇珠玉,风采各异,美不胜收。可以说:只要你看一看,读一读,就一定开卷有益。故事让我们受益,这不是空话,也不是口号,是真实的感知。愿我们的读者都能从中受益。。
《瓦城上空的麦田》,是春风文艺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一部小说,鬼子在这部小说中,再次展示了他在拷问人性方面残酷的天才。内容描述了他的老伴当时正一动不动地望着远处,望着远处的一朵白云。李四说,那是一朵湿漉漉的白云,那种白云在瓦城是永远看不到的。那种白云好像在慢慢地飘,又好像总是一动不动。他老伴经常看着那种湿漉漉的白云发呆。她没有回过头来。她说我怎么知道呢?不回来就又是忙呗。李四说他不喜欢她这么回答。哪一年她总是一句,好像她已经习惯了,她无所谓了,她好像已经不于期盼着他们的回来…… 《瓦城上空的麦田》是一部让人感到彻骨寒冷和强力震撼的小说。在今天,如此有力量的小说已经是非常罕见了。鬼子在这部小说中,再次展示了他在拷问人性方面残酷的天才。
山林,台风洪水,牛群,神怪,情欲,忌讳……在这样狂野的背景之下,“文革”则成了一抹远远的荒唐的背影。此书触及了人与自然、情欲与社会、偶然与必然(宿命)、秩序与脱序等等独特话题。写文革却非“文革小说”,写知青也非“知青文学”;写“荒蛮”、“远古”又并非怀旧、“寻根”,写情欲争扎也大别于当今流行的“情色文学”。绝非“政治情书写”却处处见出社会政治的寄寓,在写实主义的框架里却通篇洋溢超现实以至反现实的色彩;有热带雨林的奇异风情,又渗透着耐人寻味的玄奥哲思。这是一部震撼当代文坛的不可多得的神品。WOT 苏炜,笔名阿苍。中国大陆旅美作家、文学批评家。1953年生于广州。 19651968年就读于广东中山纪念中学,文革中曾下乡海南岛10年。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作为文革后第一批大学生进入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赴美留学,获洛杉矶加州大学文学硕士,并在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中心担任过研究助理。 1986年只身绕道欧洲回国工作,任职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1989年定居美国,先后访学于芝加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现为耶鲁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高级讲师、东亚系中文部负责人。著有长篇小说《渡口,又一个早晨》(1982,《花城》)、《迷谷》(2006,作家出版社),短篇小说集《远行人》(1987,北京出版社),学术随笔集《西洋镜语》(19,浙江文艺出版社),散文集《独自面对》(2003,上海三联出版社),《站在耶鲁讲台上》(2006,台北九歌出版社),《走进耶鲁》(2009,凤凰出版社),以及论文多种。长篇小说《迷谷》和中篇小说《米调》于2004年连续刊载于《钟山》第三、四期,引起文学界的关注。
《家国大祭》描写了闯关东到辽宁铁岭侯家的悲欢离合,侯家一家人因为两种信仰,最后饱受分离相思之苦,侯家的历史,也浓缩了中国近百年的沧桑变化,本书通过侯家的往事描写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也揭秘了侯家的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和渴求两岸亲人和平相处,永不分离的良好愿望。 侯家在道光年间闯关东到了辽宁铁岭,几代之后家业渐渐丰厚。祖父侯鸿儒思想开明,支持子孙们求学,侯公纯得以进入孙中山创办的民国大学学习,后来考入中国内政警官高等学校学习侯鸿儒靠囤积奉币暴涨巨富。在学校期间,侯公纯接触了民主思想,民国十四年,国父逝世时,蒙李烈钧国民党元老介绍入党,为北平警高同学入党之第一人,代表警高同学为国父陪灵,是全北平大专校六十人中代表之一。并书挽联一副“纬地经天,堪称共和元老,忘身为国,吾党顿失长城”﹙现在国父纪念馆中尚存有国父荣哀录,中有此作﹚。侯公纯一生景仰孙中山,曾经聘请孙中山的厨师在自己家任大橱。出差时也尽可能寻找孙中山曾下榻过的旅社居住。民国十六年,与韩英芳成婚,随即官费进入日本内务省警官讲习所专学警察,为中华民国入所第一人。民国十九年,侯公纯回国,正值九一八事变,随黄显声打响抗日第一枪,后退往锦州,以上校执法课长的身份参加了长城抗战,是国内首批抗日志士。抗战不利,侯公纯退入山海关,进入北平。七七事变之后,侯公纯辗转回到重庆,随即投身抗战,为上校团长,于江西第十五集团军军长何柱国麾下任上校团长,参加抗战。抗战结束之后,侯公纯回到沈阳,后任沈阳城防司令,负责沈阳城内治安,对游行的进步大学生网开一面。民国三十七年十一月一日,沈阳解放,侯公纯和解放军和平交接,未发生流血抵挡,因为对共产党的了解不深,怕被清算,最后还是拒绝阎宝航的邀请,化妆逃出沈阳,进入北平,随后携带妻子来到台湾,任台北市警察局联络中心总联络官,后因投资失败,晚年潦倒。此后侯公纯的儿子渐渐长大,参与了竹联帮的创建,后来以金涛为艺名进入台湾演艺界,迅速红了起来。孙子侯冠群早年也投身演艺界,以扮演李登辉出名。改革开放之后,侯冠群来到了大路,见到了失散多年的姑姑侯刚,最后写成这本书。
一次节目外拍现场,CCTV某栏目实习记者王小猛亲眼目睹了自己恋爱六年的女友林苒苒与别人开房。在完全意外的失态中,王小猛不小心制造了女朋友给他戴绿帽子的全国现场直播…… 因为没有房子,女人离他而去;因为播出事故,王小猛在“撬走老婆的人”的指示下被电视台成功炒了鱿鱼并试图赶出京城。 走投无路的王小猛在经历了一帮子死党兄弟的精神“陶冶”后,依然选择留在了北京。他忍辱负屈,泣血含泪再次寄居在曾经一度自己不甘为居的二月河出租屋内从事“图书编辑”工作,试图谋求自己的立足之地。然而,一场不明的陷害致使他不得不离开北京。 离开北京南下打拼,从进入深厦住进集体宿舍的那天起,王小猛就每天勤勤恳恳积攒着工资,梦想着能在有一天拥有一套二手房,过上属于自己的独立的居家生活。为此,他一路拼搏,从一个小办事员经历一番艰苦的磨难和明枪暗箭的职场斗争后,成为成了跨国区域项目经理,终于有了自己的别墅,也创出了自己的事业,并成功抱得美人归。
故事是从一位美丽的妇人开始。她有着天然的金丝绒般的肌肤,一部分从那华丽的略有些炫目的服饰下抖落下来,刹那击中无数人的眼睛,而另一部分则在那衣饰的阴影里飞翔,舞蹈,中伤了敏感的心:她还拥有一种永远只看自己或天空而不看别人的高傲的眼神,一颗放纵的心,一段神秘的历史,是的,据说她败坏了小城的风气,整个小城的女人都会用最肮脏的语言骂她,而她置若罔闻。就是在这样一个女人的身体里,竟然也包藏着诗的内心,风一样的灵魂,奇迹般的爱——天哪!当我一想起这些时。简直不能相信人世间会有这样一个人能把两种对立的力量和形式共于一身,并运用自如,浑然不觉。我不可抑制地爱上了她,而我的命运在那时开始弯曲。 他的语言擅长精神剖析,层层剥笋一般。这本《幻爱》除了思想观念上的大胆,出新,艺术感染力也足可称道。总之,徐兆寿是文坛上的另类,一个怪才。我们需要这样的作家,我们需要意识到他的不可替代性。 ——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