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千年不遇的杰出人士,生前却被世人责难,死后数代都不能洗刷骂名,在西方有英国之克伦威尔,在中国则有宋代王安石。干百年来,王安石被骂作集一切乱臣贼子之大成的元凶。其实,他是数千年中华文明史上少见的完人。其德量汪然若干顷之陂,其气节岳然若万仞之壁,其学术集九流之粹,其文章起八代之衰,其所设施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先行者。本书是代表其立宪理想的现代传记经典。钩稽甲乙、衡量是非,还原一个真实的王安石、一段真实的历史。本书视角独特、意识创新、论述严谨、评判公允,可谓是中的经典之作,读来耳目一新,启人心智。 王安石传:梁启超(1873年~1929年),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汉族广府人,生于广东新会,清光绪举人。 青年时期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事败后出逃,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一度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梁启超被公认为是清朝最优秀的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辛亥革命前,他在与革命派论战中发明了一种新文体,介乎于古文与白话文之间,使得士子们和普通百姓都乐意接受。同时,梁启超还是中国第一个在文章中使用中华民族一词的人,他还从日文汉字中吸收了非常多
《再生缘》是清中期奇杰才女陈端生撰写的一部弹词杰作,实际是用七言排律的语言形式,写就的一部长篇叙事诗。 本书由郭沫若生前编定,分为卷首和《再生缘》前十七卷校订本两大部分。卷首收录郭沫若在赞同陈寅恪对《再生缘》所做评价的基础上,对陈端生其人其事其书又做了进一步考证的九篇论著。 本书第二部分收录的陈端生著《再生缘》前十七卷,由郭沫若亲手校订。原作通过孟丽君(即郦君玉)、皇甫少华、苏映雪(即梁素华)等人错综复杂的爱情故事以及三大家族背景的矛盾纠葛,热情赞美了女性的才智和胆略,歌颂了敢于挣脱封建礼教,追求女性自由平等独立的思想与作为,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通篇情节曲折,结构精密,人物迭出,形象鲜明,擅于刻画不同角色的内在性格和不同环境中的复杂心理。诗句韵高而通俗,文辞优美而洒脱,令人喜读忘倦。 正因为陈端生的《再生缘》在思想和艺术诸方面的杰出成就,所以才得到了陈寅恪、郭沫若两位大师的一致赞许。
《星际浪子》是一本完完全全的科幻冒险小说,从这也可以看出黄易作品所涉之广了。《星际浪子》给读者描绘了若干万年后的宇宙,由于宇宙内一股邪恶的生命力量--黑狱人为了在宇宙不断的毁灭--新生的过程中逃脱出来,借用宇宙中最出色的生物--人类,来为它创造机会,由于它强大的思想感应力量,人类不知不觉中受到它的操纵,幸好有宇宙中其它强大的生命力量--水之母等,暗中给予人类强大的帮助,使人类终于有了使自身以及宇宙其它种族的生物摆脱被毁灭的命运的机会,造就了书中的主人公--人类的超级战士--方舟。方舟从是宇宙生物刻意造就出来的人,拥有强大的力量,不仅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人类--当时已经陷入危机的人类,成功的拯救了宇宙。这是一个充满着冒险的故事,可以使你一口气看完的故事,有着许多在上个世纪看来很新颖的词汇,可以说是黄易作品中的杰作之一。小说从地球人类面对的危机写起,方舟被掳,与黑狱人的交锋,以及人类恶劣本性的较量,还有被同化,人性化敌人的投诚,充满着奇异的吸引力,再一次展现了黄易那惊人的想象力。
《三宝太监西洋记》又名《三宝开港西洋记》、《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简称《西洋记》。 作者将明代永乐年间郑和七次奉使西洋的史实敷衍描绘成神魔小说,希望藉此激励明代君臣勇于抗击倭寇,重振国威。 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昆明市晋宁县)人,回族。郑和约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出生。由于信仰伊斯兰教的原因,幼年时的郑和已开始学习伊斯兰教的教义和教规。郑和父亲与祖父均曾朝拜过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熟悉远方异域、海外各国的情况。从父亲与祖父的言谈中,年少的郑和已对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而父亲为人刚直不阿、乐善好施、不图回报的秉性也在郑和的头脑中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明朝统一云南战争后,郑和给带到南京,受阉,做了宦官后被分到北平,在燕王府服役。
《九尾龟》系晚清著名的艳情小说,其内容主要是描写妓院情况与嫖客的狎妓生活,鲁迅先生勾勒有清一代&;狭邪小说&;的发展脉络,殿后的就是这一部《九尾龟》,可见此书在小说史上有一定地位。曾被胡适称之为嫖界指南。 在十二集一百九十二回的鸿篇巨制里,作者从主人公章秋谷的视角出发,以酣畅淋漓的笔墨,描写了妓女、流氓、帮闲、腐吏、商贾、戏子等形形色色的人物,叙述了刁妓讹诈、庸臣弄权、官商勾结、公报私仇等奇奇怪怪的事件,深刻刻画了中国近代都市生活的众生相,充分反映了晚清社会政治的黑暗与腐败,具有一定的批判现实意义。 作品延续了明清小说的特点,又夹杂市井恩怨,不拒俗音却又语言典雅,情节曲折又不乏健朗之色,同时结合当时的吴语方言和上海方言,结合社会的病态极生动地把人物的神韵表现出来。欲模仿《红楼梦》顺人欲点染是非,以写出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惜乎笔力不足,又兼顾市民读者的爱好、思想,迎合大众情趣,不免止于世俗,小家子气较重。但也由于倾向市民猎奇审美喜好,此书刊行后,立即受到人们的喜爱,以至于又有《九尾狐》、《九尾鳖》等模仿之作编印出来。 CM
《粉妆楼全传》是1994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在一系列说唐通俗小说中,《粉妆楼全传》以其香艳的书名而颇具特色。也许正因为书名的香艳,以致仅从字面看这部小说实难与其他说唐小说为伍,所以有的刊本(如清同文堂本、文光堂本等)书题前又有续说唐志传等字样;到了清末光绪刊本,更在书前另称《绘图罗家将粉妆楼》,使读者一看即知这又是一部写罗家将的书。借罗家将的名头,或许是和扩大销售有关。 其实这部小说的内容几乎没有什么脂粉气。所谓的粉妆楼,在书中是围绕女主人公柏玉霜而出,它在书中回目里共出现过两次,一是第十六回的粉妆楼美女逃灾,指的是柏玉霜在淮安柏宅的居处;一是书的最后一回粉妆楼前百世流芳,这一句似乎仅仅是为了回目的齐整而用在这里,正文里除涉及到罗焜和柏玉霜在京城成婚外,内容并不能紧扣回题。